今日課程安排如下:
A組,是由Wallace教授負責水質優養化實驗課程。
B組,是由Aaren教授負責解剖牡蠣實驗課程。
C組,Matthias教授負責鹽澤蜘蛛覓食行為實驗。
Matthias教授講到,生物間是依據食性關係的食物鏈所組成,可以分為生產者、初級消費者、次級消費者…,當生產者數量眾多時,就會吸引初級消費者的出現,以此類推。當高級消費者增加到一定的量時,低級消費者甚至是生產者即會開始減少,減少到某種程度時,高級消費者也會跟著減少,是層層影響。介紹完基礎理論後,則開始進行令人驚呼連連的「蜘蛛覓食行為觀察與實驗」。
首先登場的是「狼蛛」,狼蛛是以高速的移動力、敏捷的跳躍能力,以及鋒利的尖牙、螯肢為優勢,來捕獲獵物。我們用小蟋蟀來觀察其捕食的行為,當小蟋蟀接近,狼蛛直接跳躍到其身上,並用尖牙將蟋蟀咬住,將毒液注入。由於強大的咬力,獵物被注入毒疫後,更是無法掙脫,待毒液發揮功效後,狼蛛就可以開始享用一頓蟋蟀大餐。實驗結果大致符合預期,大部份狼蛛遇到蚱蜢直接迅速獵食,但也有少數狼蛛始終無動於衷,這也說明實驗樣本數量的重要性。
接著「人面蜘蛛」登場,牠們一開始就被裝在透明立方體盒子內,靜靜地待在裡面,這次要餵食的,是比較大的蚱蜢,教授要大家要很小心的將蚱蜢甩到網子上,當人面蜘蛛發現了網子上有獵物被黏住想掙脫而震動,則會快速的跑過去吐絲,將獵物以蜘蛛絲纏起來,纏繞好後,將獵物注入毒液後,會將其搬運到比較牢固的網子位置,等待期麻痺後、或是肚子餓時,再來享用大餐。經過蜘蛛覓食策略的實驗,讓同學們對科學方法的觀察、假設、設計實驗、實驗結果的推論等步驟也更佳的了解,也建立了做實驗時嚴謹的態度。
課後,Aaren教授也為我們總結了牡蠣的課程,也介紹了牡蠣灣的整個牡蠣養殖計畫。從2019沒有牡蠣,到現在超過25萬隻,目的就是要改善水質優養化情形。接著為戶外的體育活動以及表演藝術課程,明天就要做戲劇表演的成果發表了!大家是不是都很期待呢?
相簿連結:LIN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