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7月16日 星期四

第13天 最後一天的課程+漫步Hilo小鎮

最後一天在教室上課的日子,輪到Crabs小組上火山地質學,以及海洋生物學,Clams小組上生態學之中的外來種生物,以及火山地質學。火山地質學由Beth教授主講,說明板塊運動以及火山的形成,然後提供地質學的數據,同學們根據老師提供的數據繪製地震圖表。對於板塊運動所造成的地震,生活在台灣的我們可是一點也不陌生,因為我們就處在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,幾乎每天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地震。Dr. Beth還列出近年來5級以上的地震數據,其中就有不少次發生在台灣本島或在附近的海底。原來,台灣正是因為兩個板塊的擠壓才形成的,如今台灣島還在不斷地長高呢。

海洋生物學依然由Aaren教授主講,教授首先介紹潮間帶,並且說明潮間帶是一條帶狀的生態系,生物生存在此地必須面對相當惡劣的生活環境,例如水分含量的日夜變化、鹽度的變化、海浪的衝擊等等。接下來老師說明潮汐現象的成因,以及對潮間帶的影響,然後提及潮池在潮間帶中的重要功能,就是提供海洋生物在面對退潮時得一個臨時庇護所,人們ˋ 也可以在退潮時,到潮池去觀察來不及回到海裡去的生物,所以教授就拿出前天去Onekahakaha抓回來的海星、海嵾、海膽、海葵等無脊椎動物,供學生觀察、觸摸,另外也利用複式顯微鏡觀察浮游生物,例如矽藻、貝類的幼體、海星的幼體等等。

Matthias教授主講的課程,從生物相開始講起,引導學生思考什麼原因造成地球上有各種生物相,然後由同學說出「水」、和「溫度」,接著投影出各生物相中水和溫度的數據,同時也提到行星風系所造成的水氣分佈現象,並且回顧前一天我們由Akaka Fall前往Kona的路程中,景物由森林轉為草原的變化,就是因為我們從Mauna Loa火山的迎風面移向背風面所致。接下來使用解剖顯微鏡觀察教授這幾天在Hilo校區內捕獲的小動物,例如蝗蟲、蛾、蜘蛛、鼠婦、守宮等,然後引導同學根據觀察的結果,辨識甲殼綱、蛛形綱、昆蟲綱的特徵。

下午的課程移往Hilo小鎮,參觀海嘯博物館,以及海洋生物博物館,由館內的導覽員為我們簡報,並引導大家參觀博物館。然後大家就在Hilo鎮上採購屬於當地夏威夷風的產品,例如咖啡豆、夏威夷豆、手工藝品等等。晚上又是練習英文簡報的時間,大家為了星期五的成果心得簡報而努力練習。

活動相簿:最後一天的課程+漫步Hilo小鎮

精選文章

0724 Woodbury購物中心大血拚,準備回台~

來到了遊學的尾聲,一定要安排一下Outlet的行程,為自己也幫家人帶上伴手禮回國。所以我們來到了tWoodbury Outlet來做Shopping,它占地面積超過72,000平方米,共有220家零售店,是世界上最大的暢貨中心。商品玲瑯滿目應有盡有,購物的時間也非常的充裕,今天從...

熱門文章